高壓無縫管滲氮處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藝特點,其工藝參數有滲氮湄度、滲氮時間和氨的分解率等,歸納其要點如下。
滲氮溫度在500°C時,具有高的表面硬度,超過該溫度則杉出現硬度的降低,其原因在于500°C以下氮化物的聚集不顯著,菸散度大的緣故。同時考慮到氮化溫度與硬度、氮化層深度、高壓無縫管變形量等眾多因素的關系,通常將氮化溫度控制在480?560°C 滲氮與硬度的關系。
滲氮一定時間后,表面硬度達到大值,延長時間后硬度稍芊下降,如滲氮溫度越高則達到大值的時間越短,硬度値就越低; K化層的深度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。
氨的分解率是氨分解產生的氫和氮占爐氣體積的百分比,分解高則爐內氫濃度高,使氮原子處于停頓狀態,即阻止氮原子的滲入;反之分解率低則造成與高壓無縫管表面接觸的活性氮原子數量減少,$ 氣又使脆性增加。分解率與爐內壓力、氨的流量、高壓無縫管表面的狀2 以及有無催化劑等因素有關,因此分解率應控制在一個適當的S 圍內,一般而言氨的分解率控制在18%?45%左右,具體參見導 8~11。氨分解率的大小可以通過氨流量以及爐內壓力的高低>1 調節。
三種滲氮工藝有各自的特點,等溫氮化(或稱為一段氮化)斥 的表面硬度高約HV1000?1200,變形小,脆性低,工藝簡單,抵作方便,但工藝周期長,成本高,滲層淺,多用于氮化層淺、尺、J 精密、硬度髙的高壓無縫管;二段滲氮與等溫氮化相比,表面硬度稍介 (HV850?1000),變形略有增大,但滲速快,多用于氮化層較深 批量較大的高壓無縫管;三段氮化滲速快,但硬度、脆性、變形等方面% 比等溫氮化效果差。因此對于高壓無縫管零件需要進行氮化處理時,要書 據高壓無縫管的技術要求、工作特點、生產效率、制造成本等幾個方面if 行綜合評定后才能確定佳的氮化工藝。